因为我在杭州工作,这些年老妈为了让我不用承受春运之苦,总是她回老家来过春节。我只要在大年三十晚上之前开2个多小时的车回到老家就可以。对我来说这样比去新疆舟车劳顿要简单很多很多。
我的老家在浙江中部的一个农村,典型的一个江南村落。关于江南小镇的生活,先推荐大家看一篇知乎的文章《住在小镇》作者:芈十四,链接在此。文章中她所回忆的生活和我小时候很是相像,文中如作者所提:“某一年春节回老家,当发现,用惯现代马桶的我再也无法忍受走进茅房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这种生活已经离我远去,再也不会回来了。”这种感受也是类同。但是现在我们老家因为还只是在春节的时候才回家住几天,所以现在还保留着廿年前的状态:没有抽水马桶,上厕所得去茅房;没有热水器,洗澡得去外面找浴室;没有空调;烧饭用土灶…。短期无法改变,也只能去适应这种生活,但是也是这种状态,才让人又找回了年的感觉。在农村过年,最爽的是村里七姑八婆家的串门,串门也不用像在城市一样,得想着带点什么礼物啥的,只要有人在家,大门都是敞开的。这种邻里亲情在城市的钢筋水泥里面是找不到的。
对于小朋友来说,她倒是乐得在老家,因为她现在只要有小朋友一起玩,其他的问题都是可以忽略的,而在老家,最不缺的就是小朋友,七大姑八大姨家的哥哥姐姐一大堆,大家跑来跑去很是热闹。只要家长舍得放手,小朋友完全能自己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就是到了该吃饭的时候得满村子去找小朋友回家吃饭才觉得有点麻烦。:)。
我们这里过年,大年三十之前要择吉时“谢年”。谢年就是在四方桌上摆上猪头、鸡鸭等,并点上大红蜡烛,由家长主持谢天谢地云云,如右图。然后大年初一要上山祭祖,初二回娘家,然后就是各家拜年。不过现在很多流程也简化了,比如谢年并不是每年都要弄;初一祭祖许多人家也都不去了。其实过年的氛围很多时候就是通过这些风俗习惯在体现,但是现在的人,一边摈弃了原来很多过年时候才有的风俗,一边在絮叨过年没有了过年的气氛。殊不知,正是自己的舍弃造成了自己精神上的空虚。
现在所谓江南古镇的旅游很是兴旺,如周庄、乌镇。其实,去哪里看过,那些江南古镇的生活就是我小时候的生活,青砖黑瓦马头墙,童年的回忆各种的美好。带女儿走过石桥,跟她说爸爸小时候每天上学都是从这里走的,而且带雨伞的时候拿雨伞当降落伞跳小石桥;在村边的小溪边告诉她,她爸爸小时候如何在这里嬉戏。可是她听听也就罢了,因为原来绿树掩映的小溪已荡然无存,原来桥下还有松软泥土的石桥也因为下游筑起橡胶坝成为了“水塘”上的一座石桥。我们老家还算是发展比较落后的村落,环境已然变得面目全非,那些发展快的地方真的是不敢想象。
这次在家,留心观察了一下村里遗留的老房子。除了木制房,还有很多夯土建的房子。现在很多新建了楼房后,留下老房子无人居住,很多老房子年久失修荒废的荒废,倒塌的倒塌,而住在老房子里面的也大多是老人。坊间也时常有传言说要搞新农村建设,到时候老房子都要拆掉,如果真那样,十三间、廿间头、长街沿…这些曾经风光一时的老宅,拆的时候拆的人会不会也觉得拆的可惜?还有建这些老房子时用到的奇思妙想和民间智慧,是不是也会随着老房子一起泯灭?
寅寅的“花花”,何乐的“豆豆”多年后他们还会不会记得这条小狗?。
2015年2月27日星期五
回乡,过年
订阅:
博文 (Atom)